寻迹三晋
传承革命精神
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晨曦”暑期社会实践团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成为人们缅怀先辈、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彭真生平暨旧址纪念馆,便是这样一处具有特殊意义的所在。8月20日上午,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晨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这座纪念馆,追寻彭真同志的光辉足迹,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一室沉静,藏着三晋革命印记



步入展厅,泛黄的手稿、磨损的旧物、定格瞬间的老照片,无声铺展开彭真同志的革命生涯。实践团成员们放慢脚步,或驻足凝视展品说明,或俯身细观文献细节,循着时间线索,梳理彭真同志在山西开展革命工作的历程:从早年组织进步运动、播撒革命火种,到投身民族解放斗争、坚守理想信念,再到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三晋大地上的红色足迹,在自主探索中越发清晰。
倾听中,三晋红色故事有了新注脚

实践团成员刘祉岐采访游客
实践团成员刘祉岐问:“想问您参观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对我们年轻人说的,或者就是希望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精神去面对接下来的奋斗。”
阿姨说:“我感觉我很震撼,我看完以后就说,可以说是颠覆我以前的一些认知吧,因为我原来知道彭真吧,很出名的国家领导人,对他了解稍微多一些,我觉得你们大学生现在也应该有这种抱负,应社会之要求做中间之人,也应该去践行这句话,应社会之要求做中间之人物,我看看现在的社会对你们有什么要求,也做现在当代社会中的中坚人,他这几句写的特别好是吧,揽世界之文化,他这全部文章应该在另一边展馆,我觉得这几句话就是对你们青年人来说,我觉得这句话真的是可以称为每一个中国人,现在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一个奋斗力,应社会之要求,就是社会需要你,不管你处在什么时代,社会需要你做什么,做中坚之人物都能成为社会的中流底柱啊。”

实践团成员彭奂博采访游客
实践团成员彭奂博问:“大爷,您为什么来彭真同志纪念馆呀?”
大爷说:“我是个半老不老的五零后啦,带孩子们来看看,让他们也体验体验,年轻人好多都不太清楚彭真同志这位老革命的事迹,所以带他们来了解了解。”
彭奂博又问:“那您对彭真同志了解多少呢?”
大爷说:“对彭真同志,我知道革命初期,他和毛泽东、徐向前等是山西的代表性人物。和阎锡山他们还是老乡,但信仰不同。彭真和徐向前是志同道合的,不过服务的方向有区别,但革命中该互相照顾的也都照顾。我从资料上看到,彭真在外革命好多年没回家,回家后看父母都挺好,他父母就跟他说,是徐向前照顾他们,待遇和对自己父辈一样。”
彭奂博接着说:“那您对我们这些来参观的大学生,未来有什么期望?”
大爷说:“我希望你们能多了解老前辈们革命时艰苦奋斗的事迹,他们不顾自己、甚至不顾生命,为中国广大老百姓服务,才打下如今咱们这么好、这么幸福的日子。”

实践团成员李东泽采访游客
实践团成员李东泽问:“爷爷您今年贵庚?”
爷爷说:“我今年都73岁啦”
他问:“爷爷,您参观过彭真生平纪念馆之后,对彭真先生有什么印象?”
爷爷激动地说:“其实家在附近的我,之前对彭真先生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参观,我觉得彭真先生真的就是一代伟人,他为新中国、为山西真的奉献太多了!”
李东泽接着问道:“爷爷,您觉得彭真先生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的精神?”
爷爷说:“我觉得青年人啊,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你们在传播党的光辉事迹的时候更能够表达出党的伟大,希望青年人都能够更加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学识传承革命精神!”
倾听中,三晋红色故事有了新注脚
实践团成员白书铭在参观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后感悟

实践团成员马靖雅在参观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后感悟

实践团成员赵妍卓在参观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后感悟




此次纪念馆之行,作为实践团“寻迹三晋”的首站,不仅让成员们在参观中触摸到了三晋大地红色历史的温度,更在每个人心中埋下了一颗传承革命精神的种子。那些泛黄的文献、磨损的旧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化为一个个具象的坐标,标注着先辈们在山西大地上奋斗的足迹,也让“寻迹三晋”的意义越发清晰——不只是追溯历史,更是在与先辈的对话中,找到青年一代的精神锚点。而这份从首站收获的触动与思考,将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每一站探寻中,都能带着更饱满的热情、更深刻的思考,去挖掘山西党的发展历史中那些动人的细节,去传承那些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让青春的脚步与红色的历史同频,让青年的担当在寻迹之路中越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