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风采 > 正文

EA·社会实践 | “寻迹三晋,传承革命精神”——2025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四)

发布日期:2025-08-22    作者:         点击:

寻迹三晋

传承革命精神

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晨曦”暑期社会实践团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2025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为我们指引了追寻红色足迹的方向,循着这份精神指引。2025年8月21日下午,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晨曦”暑期社会实践团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踏入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的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开启探索山西党的发展历史的第四站。

馆内探秘,回溯烽火岁月

一踏入纪念馆,成员们便被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包围。馆内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分为7个部分展陈,470余幅图片、200余件实物以及10余处场景,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在范子侠将军雕塑前,成员们驻足凝视着“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三行大字,字字如钢似铁,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成员们静静地站在雕塑前,反复默念着这三句话;在一面展示了团级以上的牺牲的烈士名单墙前,成员们目光在一个个名字间逡巡,而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员们久久地伫立着,没有人说话,只有偶尔的叹息声在空气中轻荡。

擦拭墓碑,缅怀先烈英魂

随后,实践团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巍峨耸立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承载着无数先烈的热血与牺牲。成员们手持纸巾,轻轻擦拭烈士墓碑,每一次擦拭都饱含敬意。看着墓碑上镌刻的名字,大家心中满是对先烈的缅怀与感恩,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

深度对话,聆听历史回响

实践团成员耿伊瑶采访到一位现任军人

实践团成员耿伊瑶:“您好,观察您的仪态与气质,十分符合现役军人的形象,请问您是现役军人吗?”

对方回应:“是的。”

耿伊瑶随即表明身份:“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想请问您今日为何会来到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呢?”

该现役军人解释道:“我们部队驻守在上海,而上海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当年的淞沪会战对抗战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逢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部队组织了相关活动,我们已在上海参观了多处展馆。按照活动的时间线安排,我们来到了狮垴山百团大战纪念馆。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将所见所感带回部队,用于对官兵的教育工作。”

耿伊瑶接着提问:“对于现代军人而言,您对我们大学生有什么嘱托或期望吗?”

现役军人答道:“来到这座场馆,看到在场的老人、孩子,以及即将成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们,我们既欣慰又备受鼓舞,能感受到大家并未遗忘这段历史。首先,这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其次,也希望同学们能再接再厉,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开创属于自己的新辉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耿伊瑶回应道:“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深知各位现役军人为我们在前线保家卫国,我们也会在后方成为你们坚实的后盾!”

实践团成员修铭阳采访到一位正在抄录烈士名单的爷爷

实践团成员修铭阳看到一位大爷在抄写烈士名录,上前问道:“您目前已经抄录了多少位烈士的名字?”

大爷回答道:“到现在是1585个了。这墙上总共刻着4900位烈士的名字。我想把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抄录下来,希望我们的后代要铭记历史,铭记烈士。”

修铭阳又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抄录工作的?”

大爷回答:“从8月20日开始的。之所以选这个时间,是因为8月20日是百团大战80周年纪念日,想着用这种方式,以达到纪念的目的。”

修铭阳接着问:“您抄录这些名字的初衷是什么?”

大爷说:“想着做点有意义的事。这些烈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抄下他们的名字,既是我自己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这些舍生取义的人。”

修铭阳继续问道:“您现在对“百团大战”有什么了解?”

大爷答道:“这两天一边抄名字,一边在纪念馆里看史料、听讲解,确实了解了不少。“百团大战”是从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那时候条件很艰苦,但咱们的战士硬是凭着一股劲,打出了那么多漂亮的胜仗,真是不容易。这些细节听下来,心里又敬佩又感慨。”

最后,修铭阳问:“您想对我们青少年说些什么?”

大爷放下笔,望向远处的纪念碑,语气恳切地表示:“要记住革命先烈们对我们的伟大胜利作出的贡献,铭记历史,发扬百团大战精神。百团大战所彰显的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青少年们认真学习领会。这种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切实践行,唯有将其代代传承,方能不负先烈们的奋斗与付出。”

实践团成员刘祉岐采访本地游客

实践团成员刘祉岐问:“小妹妹,你今年多大啦?”

小妹妹说:“我今年15岁啦。”

他问:“小妹妹,你是山西本地的吗?”

小妹妹说:“我家就是山西阳泉的。”

他问:“在参观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之前是什么样的印象?”

小妹妹说:“感觉很骄傲和自豪。”

他问:“那来之后印象又是怎样的?有什么收获?”

小妹妹说:“我觉得参观完之后感觉很震撼,看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更加认识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回到学习生活中我也会更加努力,珍惜现在的生活,将来也会继续为家乡发光发热。”

实践团成员李树泽采访一位老爷爷

实践团成员李树泽问:“老大爷您从哪里来啊?”

老大爷说:“我就是阳泉本地的。”

他问:“那您今天是出于什么原因来参观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呢?”

老大爷说:“我在年轻时候是一名军人,今天是和我当年的老战友来参观的。参观完我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前赴后继,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觉得他们是非常伟大的。”

他又问:“您对“百团大战”有多少了解呢?”

老大爷说:“因为我家就住在阳泉,从小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知道了许多关于百团大战的事,尤其是八路军以血肉之躯破袭铁路的事,让我十分动容。”

他最后问:“您对我们当代青年有怎样的寄语?”

老大爷回答道:“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努力为祖国做贡献,铭记先烈无畏精神,将这份爱国情怀融入奋斗中,守住盛世,不负山河!”

这次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之行,为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晨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寻迹三晋”之旅增添了厚重的一笔。那些在范子侠将军雕塑前读到的誓言、在烈士墙前感受到的震撼、在狮脑山上看到的和平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堂生动的精神课。它让成员们懂得,革命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藏在每一个烈士的名字里、每一寸战斗过的土地上、每一份对和平的珍惜中。它是范子侠将军“向我看齐”的担当,是无名战士“籍贯不详”的赤诚,是百姓与军队“生死与共”的默契。当实践团的脚步继续向前,这段记忆会化作心中的力量,提醒着他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伤痛,而是为了带着先辈的期盼,把这片他们守护过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传承精神,不是为了复刻过去,而是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与荣光。

友情链接: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 专利查询 中国教育在线 研招网

地址:中国•大连金州区二十里堡街道广宁路一号    电话:0411-6269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