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25级新生:
今天,你拖着行李箱穿过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校门时,阴云恰好被风轻轻推了推,漏下几缕柔和的光——那是我们等了许久的信号。
你或许还在攥着录取通知书紧张,或许正好奇地打量路边的老树,或许被家长絮叨“记得常打电话”绊住了脚——没关系,慢慢来。从你踏上这片土地的这一刻起,那些扛行李的肩膀、递过来的校园卡、指着宿舍方向的手,都在告诉你:这里不是终点,是你新故事的第一页。
我们在这儿,等你把名字写进电子与自动化学院的秋天里。

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全体辅导员以及2025级导师
迎新进行时

学校门口迎新志愿者



校门口的风里,早有几个穿红马甲的学长举着引导牌站成了“小标杆”。他们怕你在人群里找不着方向,胳膊抡得高高的,引导牌上的“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几个字跟着晃,嗓子喊得有点哑,却还是扯着调子重复:“电子与自动化学院这边!新生同学往这儿来!”喊完又赶紧朝远处挥手,生怕错过哪个探头张望的身影。




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党员先锋岗
迎新现场的党员先锋岗前,总能看见几抹格外醒目的“志愿红”——胸前别着党徽的学姐们守在扫码签到点,手里握着签到手机,眼里却总留意着往来的新生和家长。











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刘丽娟、院长谢印庆以及各辅导员、导师深入迎新现场巡查,行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报到处时,刘书记遇见了正办理手续的少数民族新生艾热提江·阿不都艾尼。见他身边放着不少行李,刘书记主动上前,轻声询问:“同学,是从老家过来的吗?路上还顺利吗?”得知艾热提江·阿不都艾尼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刘书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跟辅导员或学长说,学院就是你的新家,我们都在这儿呢。”随后,刘书记与谢院长与艾热提江·阿不都艾尼亲切合影。






报到处旁一面印着学院院训的蓝色展板,成了新生们不约而同驻足的地方。展板上“尚德自信,笃行致远”八个黑色大字未加修饰,却在往来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刚办完报到手续的新生们陆续走到展板前。有的同学站定后先仔细读几遍师训,再掏出手机轻轻拍下;有的和同行的家长并肩站着,然后笑着让家长用手机给自己和展板合张影。
院训墙前的身影换了一波又一波,那行字却像个安静的向导,默默完成着与新生们的第一次精神对话。



















迎新现场的行李堆旁,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早成了“移动行李架”,个个铆着劲往前冲。
从校门口到宿舍楼下,志愿者的身影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扛着箱子的肩膀被压得微微下沉,却总有人抢着接话:“这个我来!我劲大!”他们的手被箱子把手勒出红印,额头上的汗顺着下巴往下掉,可看见新生接过行李时的笑脸,又抹把汗转身往回跑——要去接下一个拖着箱子的身影。





报到处旁的科创小讲师展示区,几台机器人成品静立在桌上,金属机身在自然光下泛着沉稳的光,穿白色讲师服的同学守在一旁,目光不时落在这些往届竞赛的获奖作品上。











报到处内,电子与自动化学院的导助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新生接待工作。长桌前,他们手持新生名册与宿舍分配表,仔细核对每一位报到新生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在签到栏精准标记,再将印有楼号、床位号的宿舍卡逐一整理摆放,流程衔接紧凑而规范。







下午1点半,电子与自动化学院组织新生家长参观华为ICT学院实训基地。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走进实训场地,近距离了解这一特色教学平台的建设与育人功能。
作为大连市首批华为ICT优选级学院,该校的华为ICT学院实训基地配备了与行业前沿接轨的服务器集群、网络设备及云计算实训平台。参观过程中,老师通过指向设备实物、展示实训成果展板等方式,系统介绍了基地的建设背景——从硬件设施投入到与华为技术标准的深度对接,再到课程体系如何依托平台构建“理论+实操+企业项目”的培养闭环。
家长们沿着实训区依次参观,不时驻足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有的用手机记录实训场景。通过实地了解,家长们对学校依托专业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增添了信心。


此次新生报到工作中,导助团队以细致入微的服务筑牢了入学“第一站”——从信息核对时的逐字确认,到宿舍卡发放时的清晰指引,每一个环节都透着严谨与热忱,让新生在陌生环境中先接收到了来自学院的暖意;而报到处旁的科创展示区,则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与新生的初见,学生自主研发的作品静立其间,不仅引来了学校领导驻足端详的认可目光,更让途经的新生主动俯身观察、扫码关注,连随家长前来的孩童也忍不住扒着桌沿好奇张望,小讲师俯身以手势示意功能的瞬间,恰是学科魅力最生动的传递。从导助们汗湿额角仍不停歇的忙碌,到科创展品前悄然萌发的兴趣微光,这场报到工作里,既有服务保障的扎实落地,也有学科特色的自然呈现。这些细碎却用心的瞬间,共同为新生铺就了一条从陌生到熟悉的过渡之路,更让他们在踏入电子与自动化学院的第一天,便真切感受到了这里的严谨、活力与温度。愿新同学们能带着这份初遇的暖意,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于课堂中汲取知识,在科创中探索未知,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让青春在电子与自动化的世界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